为帮助基础部教师做好教学设计,根据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评价标准和对教学设计的有关要求,特对基础部有关课程教案的编写提出如下指导意见:
一、教案的性质与作用
教案是课程单元设计的主要文件。编写教案是教师备课过程中的一项主要工作,是教师按照课程教学大纲和学期授课计划的要求,对每堂课的教学活动所做的设计蓝图,使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心中有数、胸有成竹。但上课时,教师不应该照“教案本”宣科,而只用于控制课程进度和提示引导方式。
二、教案的结构与项目
为使广大教师能比较顺利地从书写传统教案向书写新教案转变,因此新教案的结构可与传统教案的结构基本一样,分为“教案头”和“教案页”两部分。“教案头”必须包括以下项目:标题、上课时间、教学目的、教学目标、重点、难点等。“教案页”一般包括:教学内容、步骤、方法、手段、学生训练活动、时间分配和后记等项目。为使教案更加美观,可加上封面,写明课程名称。课程结束后,装订成册。
三、教案的内容与要求
按照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的要求,教师要按照“以职业活动为导向、素质为基础、能力为中心、学生为主体、理论知识与实践一体化”的指导思想来设计每一节课,要突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。所以,教案中应有明确而具体的能力(技能)目标,并与知识目标分开来写。“教学目标”是“教学目的”的具体化,应该逐项逐条列出。表述时,知识目标应有“了解”、“熟记”、“掌握”等不同程度的要求,能力(技能)目标,一般应使用“能用……做(分析、处理)……”的句式来表达。
对技能要求的内容描述不能太简单,要写出“能在……做……,做到什么程度,达到什么标准。”要避免出现“能协助某人做什么”、“能参与……”之类的要求,而且要从能够独立完成的角度提出相应的要求。涉及工具设备时,不能单纯要求“会使用……工具或设备”,而应写明:“能使用……工具或设备做什么或解决什么问题。”“重点、难点”要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(包括知识与能力),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现有能力(技能)出发,依据认知规律和能力技能的养成规律来确定;对于难点,要有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。教案要以课程的控制安排为主要内容,不要以教学资料为主要内容,不能以教科书的目录或章节内容的节录摘抄当作教案。所以教案中要着重写明的是教学的引导、启发、转折等要素,突出教学的过程设计和步骤安排,而且这个过程应该遵循由浅入深、循序渐进和小步快进的原则,将经过精心挑选、有实用性、针对性的职业岗位任务、项目、案例等实例,精心编排,精心设计,从初步掌握到深化拓展,从简单到复杂,从单一到全面,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和训练过程。
“教学内容”只要能反映出与教学过程进展或转折相关的内容梗概即可。有些具体内容可以用板书或课件来演示,不要在教案中重复教科书内容的细节。除了书上和课件中没有的补充资料和教师自己的总结发挥外,课本上有的资料不必在教案中重复。
“教学方法”要多样化,除了常用的启发式外,提倡多用任务驱动法、行为导向法、发现法等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兴趣的方法。但“教无定法”,在教学过程中,要善于随机应变、灵活运用。另外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。
“教学手段”,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方法,注明“板书”、“播放录音”、“播放课件”、“展示……”“、演示……”或“操作……”等。展示、演示或操作所用的仪器、设备、工具、挂图、实物等要写清楚。
在教案中增加“学生活动”项目,是促使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,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动脑、动口和动手的机会。因此,要以学生学习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为目的,针对不同专业、不同年级的学生,设计出形式多样、内容充实、方法新颖、有吸引力的活动项目。
每次上课后,教师应对教学实施情况进行总结,内容包括:教学设计的可行性、可操作性、教学内容的质与量、教学方法手段的有效性、学生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等,并写在教案中“后记”栏中,便于今后加以改进。
四、教案的格式与编写
每个教师都有各自的教学风格,教案是教学风格的体现。“教无定法”,说明教案不宜使用同一模式的格式。教师应在达到规定的基本要求基础上,充分发扬自己的长处和创新精神,在教案上体现自己的特色。同一个教师,针对不同的类型的课、不同的教学内容,也可以有不同格式的教案。
教案无论采用何种格式,都要让别人和自己一眼看出课程设计的脉络、进程、主线、控制过程、行为引导方式、重要的教师引导语句等。
教案是老师上课时用于课程控制的纲领,所以应该简明扼要。对于新教师来说,应该先写比较详细教案,但“详案”不是详细的教学内容,而是教学步骤、教学方法、手段、学生活动等内容要写得较为详细些,也就是要有较为具体的教学进程步骤、控制过程、行为引导方式、每个环节的教师引导语句等。
教案编写时可以使用各种箭头、符号、记号、图形、表格、简练的文字或不同颜色的文字等来表达课程的控制设计,不必全篇都用文字详尽描述。
教案编写一般以2学时为一个单元。
五、正确处理教案与课件的关系
教案是一堂课的设计蓝图,是实施教学的方案,是课程控制的纲领性文件。
多媒体课件是增强教学效果、完成教学任务、实现教学目标的辅助手段之一,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。课件是对平面教案的补充,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、掌握知识及能力的工具和手段。 因此,课件并不是教案,教案中的有些内容是不能或无法在课件中表现出来的。从真正意义上来说,把长篇累牍的教学内容(甚至是教科书的摘抄)搬上屏幕,并不是课件。
多媒体课件应该按照教学设计的要求,精选内容,精心设计,图文并茂,声像聚齐,利用文字、声音、图形、图像、动画、录像、视频剪辑等形式,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和视觉、听觉效果,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、有声有色地展示出来,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演示,才能增强教学效果,达到目的。
教师要明确教案与课件的区别,正确处理教案与课件的关系。教师既要做好课件,更要写好教案。